2024海派中醫再攜手國際青少年友誼互動營,將中醫文化帶向國際 |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醫文化,上海市中醫文獻館自2014年開始拍攝《海派中醫》紀錄片,先后記錄了60多位上海著名老中醫們的日常、養生、工作及生活理念,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2024年,海派中醫文化傳播的第十個年頭,中醫藥文化不僅樹立了文化自信,更是走向國際化,讓更多海外友人也體驗到中醫的千年魅力。 今年,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第三次攜手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于7月17日在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國際部(紫竹校區)迎來第十八屆活動。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旨在進一步加強各國青少年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中外人民友誼,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為各國青少年帶來了茶道、香道、中醫經絡和中藥泛丸制作等體驗。 活動由茶藝表演開場。茶道師在表演的同時,還向各國青少年介紹了中國茶史源遠流長,上可追溯到神農時期。“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炎炎夏日,一場充滿中式美學表演,為現場帶來了禪意。
自古以來,我國的中藥以本草為主,香亦以本草為主,香可芳香養鼻,修身養性;藥可祛瘟避疫,養生治病,香藥同用讓人身心健康,故有香藥同源之說。中醫生活踐行師盛美琳老師帶領營員們用感官體會各種香藥的差異,領略中國人對自然之美的獨特理解與追求。
易筋經,是源于我國2000多年前的養生功法,具有強健體魄、預防疾病的效果。“易”是改變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方法之意。易筋經表演以其剛柔并濟、內外兼修的特點,贏得了在場青少年的陣陣掌聲。表演者通過一系列動作,展現了中醫養生健身的精髓。
中醫針灸是中國一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如同一個由各種經絡連接起來運行的小宇宙,通過針刺或艾灸等方法刺激經絡,就可以促進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并為病人帶來健康。中醫針灸的介紹則讓青少年們對這門古老而神奇的醫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感受到了中醫在調理身體、治療疾病方面的獨特作用。
六神丸肇始于150多年前,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療咽喉科疾病的,隨著現代藥理學研究及臨床實踐的深入,發現它其實是一種“中藥抗生素”。六神丸微粒劑型是如何制成的?到底有什么玄機?現場由營員見證奇跡。
這次活動還精心安排了眾多體驗分會場,營員們或可現場體驗易筋經;或可制作香牌;或可來到石氏傷科正骨展臺,體驗傷科手法的神來之力;或可體驗雷允上展示及中藥泛丸,更安排了國際友人熱衷的拔罐體驗,感受千年傳承的中醫妙法。
這次活動中,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還貼心地為各國營員準備了“中醫非遺大禮包”。禮包中包含了中藥養生錘,通過拍打身體各部位,起到舒經活絡、緩解疲勞的作用;非遺香牌,是將中草藥粉末混合后,經一系列工序形成,在品味香韻的同時兼具保健作用;《有情筆記》則是通過中國風插圖和詩文,展現24種動物藥材之美,提升對中醫藥的認識。每一份禮品都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的精髓,讓人更好的認識中醫、了解中醫、走入中醫。
此次中醫非遺體驗活動不僅讓國際青少年朋友們近距離感受到了海派中醫的魅力,也增進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青少年朋友們將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將中醫的智慧和美好帶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