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豬苓西洋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即將啟幕 |
2024年10月29日至31日,“2024豬苓西洋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將在留壩縣隆重開幕,該盛會由中國農學會攜手留壩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會議以“生態發展,融合創新”為主題,圍繞豬苓與西洋參兩大特色產業開展深度探索,涵蓋產業技術研究、市場趨勢預判以及合作需求對接等方面。會議旨在全面展示留壩縣及其他主產區的產業發展成果,進一步推動中藥材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構建更加穩固的產業發展基石。同時,我們期待通過此次盛會,促進全國中草藥產業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實現各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贏,共同開創中藥材產業的新篇章。 ![]() 陜西留壩:自然生態饋贈瑰寶之地 陜西留壩縣地處秦嶺腹地深處,是“暗度陳倉”的陳倉古道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之一。這里生態優美環境獨特,森林覆蓋率高達92.03%,享有“綠色寶庫”、“天然氧吧”之美譽,“張良文化”與“棧道文化”歷經千年風雨,成為留壩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留壩縣立足優良的生態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推進“藥菌興縣”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可供開發利用的中藥材達1320余種,豬苓、西洋參等名貴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為鄉村振興開出了一劑致富“良方”。 留壩西洋參:全國西洋參三大產區之一 西洋參原產北美洲,其種植歷史在留壩縣可追溯至1981年,是西北最大的種植基地和全國三大產區之一,經多次科學測定,留壩西洋參的總皂甙含量穩定在4%左右,遠超藥典標準。2015年6月,留壩縣成功取得“留壩西洋參”地理標志集體商標,這不僅是對留壩西洋參品質的權威認證,更是對其品牌價值的巨大提升;2021年9月,《西北農業學報》發表論文對留壩西洋參進行了品質評價,認為留壩西洋參品質最接近原產地,是相對較好的國產西洋參;編制的《林下西洋參種植技術規程》地方標準,2024年由漢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實施。為規范化種植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縣西洋參留存面積3000畝左右,年產鮮參200噸左右,產值1400萬元,帶動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5000萬元以上。 未來,留壩縣將致力于推動林下道地中藥材的生態、有機栽培與仿生栽培模式,通過“以點帶面”的策略,逐步構建起具有留壩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格局。同時,構建從種苗培育、有機種植、產品研發、深加工到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體系,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與經濟效益。 留壩豬苓:全國知名豬苓種源基地 自20世紀90年代起,該縣便致力于豬苓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歷經仿野生栽培、林下栽培及露地栽培三大階段,目前種植技術已臻成熟,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效益逐年攀升。 近年來,留壩縣將豬苓作為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實行縣級領導包抓、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推進方式,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豬苓等中藥材發展的扶持政策,同時設立專項資金,全力支持藥源基地建設。通過整合全縣農業系統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建立了豬苓規范化種植示范園和良種繁育基地,培育豬苓種植示范戶2500戶、建立示范園120個,有力推動了全縣豬苓產業的蓬勃發展。 2013年全國首屆豬苓會議成功召開,留壩縣被授予“全國豬苓種源基地縣”,并于2016年1月成功取得了“留壩豬苓”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編制的《林下豬苓種植技術規程》地方標準,2024年由漢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實施。目前全縣種植豬苓面積達到2萬畝,年產豬苓鮮品6000噸,年產值2.5億元以上,是全國較大的豬苓種植基地縣,“留壩豬苓”品牌在國內中藥材市場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以會議為橋梁:共謀高質量發展之路 本次活動將邀請200余位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中草藥種植大戶參會,旨在進一步提升留壩豬苓和西洋參的品牌知名度、行業影響力及核心競爭力,深化區域中藥材產業生態的各環節融合,加速特色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為我國中草藥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留壩智慧”與“留壩力量”。 在此,我們誠摯邀請全國豬苓西洋參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經銷商及種植大戶等各界朋友,共赴留壩進行深入考察與交流。讓我們攜手共探產業發展新機遇,共享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的紅利,共創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