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產業鏈助力云南鄉村振興:央視探訪“中藥瑰寶品牌” |
近期,央視熱播的《鄉村振興中國行》第三季,將鏡頭深入滇中哀牢山腹地的雙柏縣愛尼山鄉麻海村。晨霧繚繞之中,藥農們已穿梭于松林間,輕撫樹皮,細查茯苓菌絲的生長。這里,不僅是茯苓這一中藥瑰寶的核心產地之一,更是中醫藥文化滋養鄉土的生動實踐。 松根下的生計革命 茯苓,這味承載千年中醫智慧的草本藥材,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自古便是藥食同源的佳品,被譽為“四時神藥”。雙柏縣,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茯苓生長的理想之地。麻海村的村民們,通過種植茯苓,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華麗轉身。目前,已有300余戶村民因此增收致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除傳統種植外,村民們還積極創新、與當地企業合辦加工廠,將田間地頭的“土茯苓”精心加工成市場亟需的優質茯苓丁、茯苓片。一方面,父老鄉親通過在加工廠加工茯苓,獲得二次收入,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雙柏縣政府關注到這一情況,給予了茯苓種植戶大力支持,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和市場開拓等多重措施,為茯苓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 茯苓之所以能成為帶動雙柏縣經濟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關鍵在于其極高的藥用價值。《滇南本草》中記載,茯苓作為“五苓散”、“清暑六和湯”等藥方的主要材料,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具有治療心脾不調、嘔吐泄瀉、胃中干等病癥的顯著功效。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參苓白術散”也以茯苓為主材料,對治療脾胃虛弱、醒脾悅色有著顯著效果。而央視鏡頭中的昆中藥,這家擁有644年歷史的中國老字號企業,其明星產品參苓健脾胃顆粒,正是對“參苓白術散”這一古方的傳承與改良,茯苓的作用在昆中藥的使用中得到了充分發揮。 藥香里的文化密碼 值得一提的是,昆藥集團旗下的昆中藥已正式獲授央視財經頻道“中藥瑰寶品牌”身份,其融合CCTV-2臺標與企業標識的全新品牌符號在央視財經頻道黃金時段閃耀亮相。昆中藥始終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致力于將傳統醫藥智慧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在雙柏縣茯苓產業的背后,有著昆中藥的深厚身影。昆中藥不僅收購了雙柏縣的茯苓,還提供了種植技術指導,與當地加工廠/企業緊密合作,共同助力雙柏縣的鄉村振興事業,鼓勵雙柏縣村民種植茯苓2000多畝,增加產值1980多萬元。昆中藥派專員定期指導村民改善種植技術,協助村民規范種植,有效提高了茯苓的品質。而這些高品質的茯苓,正是昆中藥實驗室中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原料。 ![]() 昆中藥的文化底蘊深厚,其早期“藥典”《滇南本草》匯聚了多民族的醫藥精華,為產品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參苓健脾胃顆粒對茯苓這味藥材的傳承與創新,正是昆中藥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典范。 守正創新的千年之約 當央視鏡頭走進雙柏縣的萬畝林間,走進茯苓種植示范地、加工基地,我們能深刻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脈動。茯苓從《滇南本草》記載的藥材到成為鄉村振興的紐帶,承載著古方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共鳴。昆中藥用六百年的堅守證明,真正的創新不是顛覆傳統,而是讓古方哲學在現代生產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畫面里躍動的是鄉村振興的希望和中醫藥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碼。在這里,每一顆茯苓都是自然與人文的饋贈。中醫藥既扎根于土地的厚重,又舒展著創新的枝葉,在古老與現代的對話中,織就一幅“草木潤澤鄉土,藥香滋養文明”的動人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