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有救了,李俊才醫生特色療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
小腦萎縮是一組以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多從壯年起病,有遺傳性。病理主要表現為小腦蒲肯野細胞的喪失、顆粒層變薄、齒狀核神經元脫失伴膠質變性。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行走時搖搖晃晃,不能走一條直線,說話含糊不清,吃飯喝水容易嗆咳等。以現在的醫學來說并沒有實質可行的治療方法,更不要說能治好。所以說這是個非常嚴重的疾病。
走路不穩只是開始,晚期可危及生命 小腦萎縮患者可能會緩慢起病,也可急性起病。其癥狀根據輕重程度一般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最開始發病時病人會像喝醉酒的人一樣走路,反應變得遲鈍,動作不流暢,拿不到重物。雙腿不協調,肌肉僵硬,某些特定動作都做不出來,如跑步、爬山、打球等。閉目站立時身體會搖晃,走路時容易撞到物體。眼球轉動不靈,無法快速的轉移目標,辨別距離能力不良。 繼續發展則會出現四肢不協調加重,明顯的運動失調。姿勢與步伐無法控制,像企鵝一樣行走,容易摔倒。搖搖晃晃,兩腿微張或剪刀步,保持不了平衡,想走遠點路都不行,所以跑步就更不可能了,上下樓梯困難,走路時身體無法靈活調整。說話不清,寫字困難,吃東西或喝水時容易被嗆。 晚期說話完全無法聽清,音調無法改變,寫字不能,吃飯困難。不能站立,甚至無法坐起,需靠輪椅代步,或臥床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如果大腦或周圍神經受到波及,智力會受到影響。可見,隨著小腦萎縮病情的進展,對患者日常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危及生命。
小腦萎縮及早診斷治療是關鍵 時至今日,小腦萎縮的致病原因仍不明確,但大多有家族遺傳傾向。其他病因如炎癥、缺血缺氧、大量飲酒、藥物中毒、腫瘤性疾病等也可引起小腦萎縮。 患上小腦萎縮,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進行治療。小腦萎縮雖然目前無法完全根治,但通過積極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病情進一步發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盡可能延長生命周期。
中醫辨證論治,可改善小腦性共濟失調 目前西醫對小腦萎縮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沒有有效藥物能夠阻止疾病的進展。只能用針對改善共濟失調癥狀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氯硝西泮、坦度螺酮等等,療效不太明顯,藥物的副作用也比較多。中醫學認為小腦萎縮屬于先天稟賦不足,腎元虧虛或疾病遷延日久,氣血不足,腦髓不充,筋脈失養所致;或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致使五臟功能失調使然。 李俊才醫生從事臨床二十余年,學識淵博,辯證精準,精于內科雜病,尤其擅長腦病診療,醫術精湛,蒙醫跟中醫相結合,用藥頗有獨到之處。在小腦萎縮的治療上,李俊才醫生認為,不僅要重視先天,也要補益后天,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肝腎功能的減退,會影響到后天脾胃的功能。同時小腦萎縮與痰濕阻滯、氣血瘀阻密切相關,痰、瘀產生后,阻滯經絡脈道而發病,且兩者常相互結合,互相影響,難以祛除,痰瘀即生,還會加重正氣的損傷,而成虛實夾雜之證,故而臨證時,應從整體出發,辨證分析,切中病機要害,綜合性用藥,才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病人的癥狀。 李俊才醫生提醒:本病患者體質亦多虛弱,服用中藥后短期效果不顯著,堅持服用1至2療程后開始見效。同時還需配合精神治療,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放松心態,避免情緒激動勞累,適當聽聽音樂,以及適當功能鍛煉,,增加營養,療效更顯著。 編輯:李俊才醫生跟診客服_覃日勇 聯系:15510496225 微信:vip27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