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反復發作?應長期規范管理 |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最基本的特征是伴有反復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而反復發作的瘙癢嚴重影響兒童生活質量——低齡患兒常常因為難以忍受的瘙癢無法安然入睡,抓撓導致嚴重皮損;青少年則因為皮膚問題,難以集中注意力,身心健康都受到影響。通過規范、科學的治療與長期管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將探討特應性皮炎長期管理的重要性、不規范治療的風險以及具體實施手段。 特應性皮炎——疾病負擔第一的非致命性皮膚病 特應性皮炎以反復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主要給患者帶來以下疾病負擔: • 因為皮損深陷抑郁和焦慮:皮膚作為人體外在器官,是人際交往的第一印象,但特應性皮炎引發的皮損往往表現在頭面部、頸部等外露部位,讓不少患者陷入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中。有數據統計,有71.2%的患者曾因皮損飽受歧視,有嚴重的社交恐懼和容貌焦慮。 • 對個體自信心的影響:AD導致的皮損往往發在頭面部、上肢等外露部位,容易讓青少年對自身形象過度關注、甚至造成心理負擔,影響個體自信心,甚至深陷抑郁和焦慮之中。調查顯示,50%以上的青少年患者自信度降低、害怕社交甚至產生抑郁癥狀。 • 產生社交隔離:很多人會因為患者的皮損狀況以及反復撓抓,誤解他們患有傳染性的皮膚病,讓周圍的人對他們敬而遠之,讓患者的主觀和客觀層面都產生了社交障礙。 • 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由于 AD 多在嬰兒期起病,許多患者會反復發作到成人期,這種經歷較長時間的發病過程是導致疾病負擔重的重要因素。AD疾病負擔包括疾病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或被迫停止工作、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直接醫療費用的增加以及瘙癢導致睡眠障礙等。輕癥 AD 其工作效率下降 10%,重癥患者下降40%以上。AD患者焦慮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高達20%以上。 特應性皮炎目前尚無根治的辦法,但隨著創新藥物的研究進展,如今有一些創新藥物能夠抑制炎癥從而很好地控制疾病,從而通過長期管理讓皮炎消退、瘙癢緩解,甚至達到“臨床治愈”。 不規范治療的風險與后果 盡管規范的治療方案能夠帶來明顯效果,但由于對疾病的認知有限,一些患者缺乏規范診治知識或存在治療誤區,或者在短期治療沒有見效后便喪失了治療信心,隨意更換治療方案、中斷或停止治療,很多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病情總在反復或加重,比如: • 過早停藥: 癥狀緩解后即停藥,未進行后續的維持治療 • 擔心長期用藥安全性而中斷治療: 未堅持完整的治療方案 • 季節性治療: 只在復發期間進行治療,而在其他時間沒有進行管理。 這些不規范的行為可能導致病情的反復,持續瘙癢與搔抓行為影響正常生活,產生心理與社交方面的負面影響。 邁出長期管理的第一步:設定治療目標 長期管理的關鍵在于設定明確的治療目標。制定一個至少4個月的治療目標是第一步。一般而言,在治療的前4個月里要快速緩解或消除臨床癥狀,消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少和預防復發,減少或減輕合并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觀察發現,在使用一些新型口服小分子靶向藥物后,患者可以更快地達成以上治療目標。例如,在使用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后,可實現1天止癢、2周止皮損,在用藥后的第2周也呈現顯著的皮損清除,特別對于頭面部、上肢部位的皮損清除也有顯著療效。至第16周時,使用這種藥物治療治療的患者都有更高比例達到EASI 75,皮疹嚴重程度指數改善達到至少75%。 很多患者可能會將“長期管理”和“藥不能停”劃等號,實際上,特應性皮炎的長期管理并非一定需要終生用藥。藥物只是治療的一方面,建議患者養成對疾病有“長期管理”意識,包括: • 維持對疾病的持續關注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管理 • 定期進行復診和檢查,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變化等 特應性皮炎的長期管理至關重要,規范的治療方案和創新的治療藥物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通過科學管理和長期關注,患者有望更好地掌控疾病,重返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