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醫療傳媒專訪:
胡曼智造CTO劉麗丹博士
與胡曼智造CTO劉麗丹博士的訪談約在了一場路演活動的間隙,當她如約而至時,著實令人眼前一亮。
穿著一襲素色旗袍,盤著中式發髻,宛若從歷史書中走出來的民國女學者,透著知性的美,打破了人們對于一位科創企業CTO嚴肅、方正、刻板的形象認知。
CHC醫療傳媒記者訪問劉麗丹博士
在交談中得知,劉麗丹博士曾有8年留德攻讀分子生物學本碩博的經歷,回國后一直在企業從事流式細胞術相關領域的產品研發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理科生、科研人。同時,她也是一位日常工作、生活中喜歡穿旗袍,閑暇時會寫書法、彈古箏,具備深度文化自信與認同感的東方女性。
當科研人嚴謹、剛硬的特質,與東方女性溫婉、浪漫的氣質集于一身,有著這樣一位不那么“主流”,卻給人以天馬行空般無限想象力的CTO,胡曼智造同樣不那么“主流”,創業之初便堅定走流式熒光“原料-儀器-試劑”全鏈路開發路線,成立兩年便完成產品研發、獲批專利和注冊證、實現產品入院的發展路徑,似乎就不難理解了。
01
厚積薄發,參與多重流式熒光創業
劉麗丹博士是地道北京人,自小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深刻烙印在她的骨子里。同時,從小成績優異的她,也有著永攀科技高峰、助力科技強國的野心。
2003年,憑借著優異的成績,劉麗丹博士前往德國留學,主攻分子生物學專業。德國因教學質量高而聞名,大學的制度與國內不同,考試和教學是分離的,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強大的自我約束和規劃能力。在這種嚴格的教育體系下,她僅用了3年時間就完成了馬爾堡大學的本碩課程,隨后又順利取得維爾茲堡大學的博士學位。
深耕流式細胞領域多年,劉麗丹博士始終關注相關領域的新技術。2015年,她發現流式熒光技術的應用在國外異軍突起。“當時細胞療法在全球興起,因此也帶動了細胞因子檢測的需求,而在這方面,支持多指標聯檢的流式熒光技術優勢明顯。在深入了解后,我發現流式熒光技術在免疫檢測方面擁有著巨大的潛力。”
在一次北大創業營的課程中,劉麗丹博士結識了同組的李東琦先生。李東琦先生從事IVD產品代理多年,彼時正在創業自主研發多重流式熒光產品。同樣的行業背景,同樣看好流式熒光技術,而且還同樣有著德國工作、生活的經歷,讓他們一見如故。
劉麗丹博士在交流中得知,李東琦團隊與國內知名高校團隊合作,成功攻克了流式熒光技術的關鍵原材料——多重磁性編碼微球的制備,正在著手全自動流式熒光檢測平臺的研發。
多番邀請之下,劉麗丹博士加入了團隊,負責全自動多重流式熒光檢測平臺和配套試劑的研發。一個底色契合的創業團隊,也讓她堅信自己的選擇無比正確。
2021年,在經過5年的技術研發與產品深耕后,胡曼智造正式成立,進一步加速多重流式熒光產品的上市及商業推廣。
02
技術、產品、渠道
三大優勢構建市場壁壘
近兩年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醫療投資降溫明顯。然而在讓諸多創業者叫苦不迭的“資本寒冬”里,胡曼智造A輪累計融資過億元。那么,胡曼智造是靠什么打動機構和投資人們的呢?
對此,劉麗丹博士表示,主要是源于三方面的優勢:多重流式熒光本身的技術優勢,胡曼智造的產品布局優勢,以及渠道和商業化優勢。
首先,是多重流式熒光技術本身的優勢。
流式熒光技術是一種多指標聯合檢測技術,以多重編碼微球為固相載體,利用流式原理、激光分析、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等技術,實現多指標并行分析,具有高通量、高靈敏度、低成本等特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需要多指標聯合檢測的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實現醫學檢驗的降本增效。
從宏觀層面看,綜合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我國自免患者數量不低于7000萬人,如此龐大的診療需求,對更精準、更高效的檢驗技術提出了要求;
從醫院層面看,在醫保控費的政策壓力下,醫院有成本控制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種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證質量的檢驗技術解決方案;
從患者層面看,以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為代表的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周期長、成本高,對他們而言,能夠提升診療效率、降低醫療成本的技術才是好技術。
因此,劉麗丹博士認為,流式熒光技術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免疫分析方法。“它不僅能夠滿足臨床對于高效率、低成本診斷的需求,還能適應醫療環境的快速變化,為實驗室提供更為高效和經濟的運行模式。”
她舉例說明,一臺占地1.06平米的流式熒光儀有20個試劑位,假設每個試劑平均可以檢測10個指標(事實上胡曼智造最新上市的ANA譜檢測產品最多一次性完成15種自身抗體的檢測),那么一臺儀器最多可以同時檢測200個項目。而同樣20個試劑位的化學發光設備,檢測這200個項目需要10臺設備,兩者之間在設備、場地、人員、時間等方面的成本差距會非常大。
其次,是胡曼智造在產品布局方面,“核心原料-儀器平臺-配套試劑”三位一體全鏈路開發帶來的優勢。
“選擇在現成的技術平臺上進行試劑開發,是更加方便快捷的選擇,這也是多數IVD創業者的選擇。但選擇走捷徑,也就基本失去了實現超越的可能。”劉麗丹博士表示,在團隊創業之初他們就堅定地要走底層技術突破、自主創新的道路。“雖然不好走,但走得很踏實。”
“原料、儀器、試劑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性能穩定的多重編碼磁性微球是流式熒光試劑不可或缺的“地基”,微球的持續優化和產業化能力支撐著高性能試劑的研發;而高性能試劑又在適配過程中推動著儀器平臺的開發與調試;儀器的測試結果也在指導試劑和核心原料向更高質量目標邁進。
第三個優勢,就是胡曼智造背后的渠道和商業化能力的優勢。
在開啟多重流式熒光領域的創業前,創始人李東琦已經深耕IVD產品代理、經銷多年,在全國建立了成熟的銷售渠道。據劉麗丹博士介紹,目前,胡曼智造在全國已有200多家經銷商,覆蓋超過700家終端醫院。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取證上市銷售,渠道優勢將不斷放大,為產品商業化提供保障。
03
產品全面突破
自研流式熒光平臺已首批落地
據介紹,圍繞著流式熒光技術,胡曼智造已申報專利30余項,在原料、儀器、試劑三個方向的產品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原料方面,胡曼智造的多重編碼磁性微球已經實現了40重編碼微球的穩定制備,正在向著100重編碼邁進。
儀器方面,胡曼智造自主研發的HumaPlex 1200全自動流式熒光檢測平臺檢測速度達到3000T/h,可實現40分鐘內的“樣本進、結果出”,拿下了全國首個全自動流式熒光設備發明專利授權,并已在首批重點醫院完成落地。
試劑方面,HumaPlex 1200配套的ANCA血管炎、ANA譜檢測試劑也已經取證上市,其中ANA譜檢測試劑可實現25μL樣本完成多指標聯檢,最多可一次性完成15種自身抗體的檢測。
對于胡曼智造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劉麗丹博士表示,在HumaPlex 1200已經實現入院的背景下,首先要做好客戶服務和市場教育,推動多重流式熒光技術在臨床應用。
為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緊密圍繞具體產品開展服務,胡曼智造為客戶配備專屬工程師。工程師在赴崗前都需要在訓練基地完成為期30天的實操培訓與考核,確保技術水平和效率能適應大型醫院需求。
另外,在產品研發方面,據劉麗丹博士介紹,目前胡曼智造的流式熒光平臺已涵蓋自身抗體、過敏原、細胞因子三大檢測領域,并且還在持續尋找更多新興藍海領域,如血栓止血、神經免疫和生殖類疾病的檢測。
同時,圍繞著自研的多重編碼磁性微球和全自動流式熒光檢測平臺,胡曼智造還在積極探索外部合作開發,尋求志同道合者,共同推動我國流式熒光技術的快速發展。
劉麗丹博士
胡曼智造聯合創始人兼CTO
·多重流式檢測領域資深科學家
·曾主導開發400余種原料及近千種試劑,建立了完善的試劑與原料開發平臺及流程
·曾任國內知名流式企業CTO,帶領團隊突破現有技術壁壘,運用多重檢測技術,開發近千種新產品
·以第一作者在Nature雜志發表論文(IF:42.778)
·德國維爾茲堡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