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大一附院完成省內首例高難度腹腔鏡肝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
“醫生不能畏懼風險,使原本可以手術的患者錯失手術機會;當然,也不能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增加患者的風險。外科醫生應該在合適的時候為合適的患者實施合適的手術,為患者爭取最大的利益。”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元院區肝膽胰外科,姚國良副主任醫師這樣說道。就在不久前,他在科室主任范永剛的指導下,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鏡下肝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同時切除了部分肝組織、膽囊、膽管、胰腺組織、胃竇和十二指腸。因該手術難度極大,至今在省內未見相關報道,尚屬首例。 據悉,患者周女士(化名)今年70歲,早年患有膽囊結石、膽囊炎,因害怕手術一直未正規治療。今年8月初,周女士出現全身皮膚及黏膜發黃癥狀,自己口服中藥一周后癥狀未有緩解,便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元院區就診。姚國良為周女士進行了仔細檢查后,確診周女士為膽囊癌晚期。 “患者當時情況不容樂觀。”姚國良回憶道:“腫瘤已經侵犯了十二指腸和胃竇,在很多醫生看來這類患者已經沒有太大的手術必要。如果放棄手術意味著患者的生命僅剩兩三個月,做手術的話還有一線生機。結合患者自身身體條件和影像學檢查,我們認為患者仍然有根治性手術的機會,患者家屬也有很強的手術意愿,所以我想試一試。” 姚國良的想法得到了范永剛的支持。基于既往大量的腹腔鏡高難度手術的經驗積累,考慮到周女士年事已高,姚國良決定在腹腔鏡下為周女士實施肝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手術創傷,為患者術后康復創造條件。 雖然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要實施就是另一回事了。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和肝臟部分肝段的完整切除手術是普外科手術中極具難度的兩大手術,任何一個做下來都要三四個小時,兩者疊加后手術難度倍增,即使是在視野充分暴露的開腹條件下手術,大多數醫生也沒有信心順利完成。而腹腔鏡下進行手術,對術者的要求更高,在絕大多數醫生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左二為姚國良醫生) 經過充分的術前評估和準備,姚國良開始為周女士實施手術。整個手術包括胰十二指腸的切除、肝4b+5段切除、胰腸吻合、膽腸吻合、腸腸吻合、胃腸吻合、淋巴結的清掃。為了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在進行肝臟上腫瘤切除時,姚國良遵循“肝癌之父”幕內雅敏教授的經驗,沿著肝蒂進行分離,先行阻斷了肝臟的血流供應,盡可能地減少出血,降低手術風險,同時又能將病變部位和腫瘤細胞完全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健康的肝臟。經過五個半小時的緊張手術,姚國良順利將周女士體內病變完整切除。 術后,得益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周女士恢復得很快,也沒有出現感染癥狀。術后9天,周女士身體各項指征平穩,順利出院了。 “整個手術能夠順利完成,我感覺很驚喜。”姚國良介紹道:“這意味著這名患者的生命可能得到了數倍的延長。” 據姚國良介紹,膽囊癌隱蔽性強、發展快,患者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是癌癥中較為兇險的一種。但實際上,大約1/3的膽囊癌是由膽囊炎、膽囊結石發展而來的,所以有膽囊炎、膽囊結石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檢查,切不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同時,全身黃疸也是肝臟、胰腺、膽囊疾病的典型表現,如果出現不明原因全身發黃,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謝雅敏 肖利珍) |